作者:newideaAdmin时间:2008-06-27
作者:马明辉
人民教育出版社,如雷贯耳;该社出版的教材,我们耳熟能详。
今天上午,北京市现代教学研究所蓬荜生辉,专家讲座迎来了英语教育界一位顶尖权威人士——人教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刘道义女士。
刘老师就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了专题讲座。
如何评价一节英语课堂教学?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刘老师为中学英语课堂“量身制作”的教学有效性标准是: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总体设计的逻辑性,课堂管理的民主性、互动性、主体性、合作性,教学资源运用的多元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评价的多重评价性,教师自身素质的示范性与指导性。
刘老师指出,课堂既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情感教育场所,这就决定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多维性: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刘老师强调,课堂上不要形成“被遗忘的角落”。教师组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多元智能,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为此,教师必须留意一些“细枝末节”,譬如语音、语气、语调、表情乃至肢体语言,这些细节都可能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
刘老师认为,教师不是“万事通”,天下也没有万能的教法;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对于饱受争议的“全英语教学”问题,刘老师的立场是: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
刘老师特别提醒各位老师,要辨证看待课堂纠错,既不宜“凡错必纠”,也不应完全听之任之。对于明显的典型的错误,必须纠正,但要讲究策略性。
对目前某些大行其道的示范课,刘老师认为有“作秀”嫌疑。她说,有些示范课表面看来热热闹闹,其实并无太大的实效,她反对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只有超越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brain storming”, 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功夫也在课堂之外。
近60家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