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ewideaAdmin时间:2007-12-29
记者:当今国内英语教学法流派众多,作为一派掌门,您如何评价"马派"在"江湖"中的地位?
马承:目前,国内英语教学主要流派有:北京的"马承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法",上海
记者:您认为,目前中国人学习外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马承:我认为,现在我们中国人学习外语采用了一种很笨的方法--就是全盘照搬西方人学习母语的方式来学习英语。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
马承:西方人学习英语,因为是自己的母语,就像我们学习汉语一样,有先天的语言环境,所以学习语言主要是根据习得理论,通过培养习惯,使学生可以脱口而出。如果我们学习英语也照搬这套理论以及方法,显然是背离了中国人的国情。
记者:那么,从学习英语的角度来讲,到底什么是中国的国情?
马承:我个人认为有四个方面:首先,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其次,班额比较大,国外的班额都比较小;第三,教学设备差,比如多媒体设备少等等;第四,教师水平相对比较差。其中主要是第一点,是先天的很难克服。因此必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人学习英语的道路。
记者:你认为其中的关键是什么?
马承:语言本身具有生成性,一种语言可以生成的句子是无限的,因此老师要当工作的"母机",重点是要培养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拼读单词的能力,以弥补缺乏语言环境的弱点。中国人学习英语,特别要将学生已学的本国文字阅读能力,以及汉语拼音能力系统地、全面地迁移到英语学习当中。
记者:你最初是如何感悟到这一点的?
马承:最初的想法就是想把后进的学生教好。而当时一些学生用汉字标注单词读音的机械记忆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实际上是在热切地寻找着母语和英语之间的某种联系。读其音不能想其形,见其形不能读其音,音、形、意分家的学习方式使许多学生事倍功半。要为他们放低学习英语的门槛,将兴趣引进门,就得符合我国语言教学的国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架梯子,首先解决认读的问题。汉语有拼读规律,英语也一样。而且英语和汉语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旦将这种联系转化为正迁移,英语的入门就变得十分简单,再向深处引导,高效率的学习便水到渠成。
记者:你认为孩子从什么时候学习外语比较合适?
马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各国发出的号召:建议21世纪各国儿童3岁开始学习外语;同时青少年应当学习至少两门外语。
记者:你认为目前实施的可能性有多大?
马承:现在的根本问题是缺乏师资。据测算,目前我国中小学缺少英语教师在100万以上。
记者:对当今社会上的"外语热",你有何看法?
马承:在此我要对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要学会英语,不要学过英语。
21世纪,英语和电脑将是就业乃至基本生活的必需,中国人也不例外,一定要学好英语。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话:要探索和寻求适合中国人的教法和学法,要符合中国的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