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400-180-6173
科普版小学英语| 注册| 登录

活动专区

中国人学英语方法必须改进

作者:newideaAdmin时间:2007-12-29

  200412,马承来锦。工人文化宫的一堂讲学,令500多名锦州学生和家长大开眼界。当晚本报记者对话这位在全国享有盛誉的英语教学法专家。他的三位一体教学法被誉为当代著名教学法流派之一。  

  记者:当今国内英语教学法流派众多,作为一派掌门,您如何评价"马派"在"江湖"中的地位?  

  马承:目前,国内英语教学主要流派有:北京的"马承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法",上海张思中先生的教学法强调单词集中记忆,并且多阅读原著,原来称作是"南张北马"。现在包天仁先生又提出"四位一体"教学法,他的教学法注重复习,对于各类考试针对性比较强。  

  记者:您认为,目前中国人学习外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马承:我认为,现在我们中国人学习外语采用了一种很笨的方法--就是全盘照搬西方人学习母语的方式来学习英语。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  

  马承:西方人学习英语,因为是自己的母语,就像我们学习汉语一样,有先天的语言环境,所以学习语言主要是根据习得理论,通过培养习惯,使学生可以脱口而出。如果我们学习英语也照搬这套理论以及方法,显然是背离了中国人的国情。  

  记者:那么,从学习英语的角度来讲,到底什么是中国的国情?  

  马承:我个人认为有四个方面:首先,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其次,班额比较大,国外的班额都比较小;第三,教学设备差,比如多媒体设备少等等;第四,教师水平相对比较差。其中主要是第一点,是先天的很难克服。因此必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人学习英语的道路。  

  记者:你认为其中的关键是什么?  

  马承:语言本身具有生成性,一种语言可以生成的句子是无限的,因此老师要当工作的"母机",重点是要培养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拼读单词的能力,以弥补缺乏语言环境的弱点。中国人学习英语,特别要将学生已学的本国文字阅读能力,以及汉语拼音能力系统地、全面地迁移到英语学习当中。  

  记者:你最初是如何感悟到这一点的?  

  马承:最初的想法就是想把后进的学生教好。而当时一些学生用汉字标注单词读音的机械记忆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实际上是在热切地寻找着母语和英语之间的某种联系。读其音不能想其形,见其形不能读其音,音、形、意分家的学习方式使许多学生事倍功半。要为他们放低学习英语的门槛,将兴趣引进门,就得符合我国语言教学的国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架梯子,首先解决认读的问题。汉语有拼读规律,英语也一样。而且英语和汉语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旦将这种联系转化为正迁移,英语的入门就变得十分简单,再向深处引导,高效率的学习便水到渠成。  

  记者:你认为孩子从什么时候学习外语比较合适?  

  马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各国发出的号召:建议21世纪各国儿童3岁开始学习外语;同时青少年应当学习至少两门外语。

  记者:你认为目前实施的可能性有多大?  

  马承:现在的根本问题是缺乏师资。据测算,目前我国中小学缺少英语教师在100万以上。  

  记者:对当今社会上的"外语热",你有何看法?  

  马承:在此我要对家长和老师们说几句话。其一,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他们的要求开始不能过高,尤其切忌产生逆反心理,应当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兴趣。其二,是一定要打好"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于任何一个学科都是必备的,家长和学校总是希望孩子们在有限时间内取得好的成绩。但是学习英语由易向难过渡的时候,绝不能急于求成。其三,培养学习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尤其容易走进死记硬背的道路。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出了校门,很多学生的英语便随着时间遗忘了。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要学会英语,不要学过英语。

  21世纪,英语和电脑将是就业乃至基本生活的必需,中国人也不例外,一定要学好英语。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话:要探索和寻求适合中国人的教法和学法,要符合中国的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