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400-180-6173
科普版小学英语| 注册| 登录

活动专区

做智慧型教师----心理学专家张梅玲讲座

作者:newideaAdmin时间:2007-12-27

  如何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有效教学?如何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如何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2007年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现代小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张梅玲女士在北京市现代教学研究所就上述问题做了专题讲座。

张梅玲教授
 
  “教育就是教人学会不断地提出问题。”这是闻名世界的哈佛大学的经验之谈,也是张梅玲教授反复强调的观点。她说,二十一世纪全球教育的发展趋势是: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为此,教师一定要用好孩子与生俱来的两把钥匙:快乐和求知欲,为教学服务,一句话:要学会做智慧型教师。
 
  智慧型教师要高瞻远瞩,放眼全球,面向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005—2014年全球教育十年实施方案是: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让学生把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二十一世纪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而不广、广而不专、以及缺乏创意的梯子型知识结构都已经滞后于时代的要求,十字型知识结构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即,教师既是专家,又是“杂家”。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用教,如何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有效教学?如何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该阶段教育的特点,自觉地进行有效教学。
 
  要读懂孩子。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和转折点:由学前教育的以游戏为主到九年义务教育的以学习为主,由少年儿童到青春期所带来的身心变化,由在意老师的肯定到更在乎同伴的评价,他们面临着各种困惑,需要理解,渴望得到尊重。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引导孩子顺利走向被动学习---主动学习----自动学习的金光大道。

研究所的老师们认真听专家讲座
 
  要把握中小学教育自身的特点。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如何把书本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如何把静态的东西动态化?这当然离不开各种课堂活动。活动就是积极利用孩子的身体思维和形象思维,激发抽象思维,为最终的学会自学奠基。角色游戏、情景剧等会把书面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体验,为孩子的创造性提供发展空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当然,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及时对传授知识进行升华,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
 
  要处理好多种关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精彩生成源于精细的预设,精细的预设来自钻研教材,教师必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此外,教师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学校与家庭的关系、以及听、说、读、写的关系,都对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考验。
 
  要重视无声教育和策略教学。教师对教学氛围的着力营造,对学生的宽容、关心和爱护,对学生差异的关注,乃至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老师的喜爱会使学习由学生的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的追求,这也正是智慧型教师的独特魅力所在。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心中有爱,才能教有所成。此外,智慧型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要有豁达乐观的心态,张梅玲教授说。
 
  “讲得真好!”许多听课老师这样评价张梅玲教授的讲座。

与专家合影留念

  这次讲座开了北京市现代教学研究所教育专家系列讲座之先,今后我所每月都要邀请有关专家做专题讲座,请各示范校老师积极参与提前做好收看准备,活动具体内容请见网站公告。
 
                                          北京市现代教学研究所
                                        
2007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