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ewideaAdmin时间:2007-12-12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
《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与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实验研究》
开题会会议纪要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与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实验研究》开题会”于2007年3月8日在北京昌平区华清温泉宾馆举行。
本次开题会会期半天,从3月8日早9点至中午12点。课题专家组成员、课题组成员、部分实验单位负责人及教师代表等3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
1)由课题专家组组长张志远老师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宣读《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与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实验研究》立项通知;
2)北京市现代教学研究所副所长王传伟老师做《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与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3)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与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实验研究》课题组副组长马承老师做开题报告的补充说明;
4)课题组成员和专家组成员讨论开题报告及实施方案;
5)交流及研讨“十一五”期间子课题的实验方案。
我国著名教学法专家、原中央教科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志远,著名英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易代钊,中央教科所编审郑桂泉,首都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立、董启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前副院长胡斐佩等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课题专家组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刘道义老师和《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赵群因工作关系未能出席本次开题会。
开题会上,张志远老师首先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宣读《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与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实验研究》立项通知,开题会正式开始。
王传伟老师代表课题组介绍课题,作开题报告。并向与会专家和代表介绍了课题组成员:我国著名英语教育专家、北京市教学研究所研究员李世虬老师,著名教学法专家、北京市教学研究所所长马承老师,北京市现代教学研究所骨干教师和基层实验单位的教师代表。
开题报告中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1)课题论证。
(1)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针对广大欠发达地区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师资、语言环境、教材、教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倡导从理论的层面,探讨小学与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与规律,更好地剖析当前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从实践的层面,反思、梳理与总结适合小学与初中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实验与研究符合中等和欠发达地区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开发适合小学与初中学生特点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教材和教学资源,通过课题实验、教师培训、研究课、专题研讨等活动,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师素质与英语教学质量。一切研究都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研究目标是:探讨区域性特别是农村地区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培训机制,实验编写适合广大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英语教材,全面推进《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在英语学习上的机会均等,享受高质量的教育。
主要研究内容有:
1、 小学及初中英语师资现状调查及师资培训机制研究
2、 新课程标准小学及初中英语教材实验与教材建设的研究
3、 互动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创设语言环境的研究
4、 阶梯式语音教学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5、 阶梯式词汇教学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6、 阶梯式阅读教学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7、 阶梯式写作教学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
8、 创设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9、 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及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10、 建立科学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11、 阶梯式语法教学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
12、 面向全体学生,减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
(3)对课题实施步骤设计和保障条件的论证。
实施步骤:
1. 成立课题组,按研究内容分工负责;
2. 选择实验学校,研制实验方案;
3. 对参见实验的人员分级培训;
4. 实施研究方案;
5. 搜集相关数据,分析数据;
6. 撰写研究报告。
并就研究的可靠保障条件进行阐述。
2)课题预期中期和最终研究成果。
(1)主要阶段成果:小学及初中英语师资现状调查及师资培训机制研究报告;语音教学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报告;
(2)最终成果:课题研究报告;专著:《中等发达地区小学初中英语教学实验研究》、《农村与欠发达地区小学初中英语教学实验研究》
(3)最终成果转化:课题研究采取“边实验边研究,边研究边推广;以实验学校为基地,充分发挥示范校辐射作用”的研究策略,及时将成果转化。
接下来,由课题专家组副组长马承老师就《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与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实验研究》做补充说明。马承老师就课题涉及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国国情、素质教育的要求、教法等课题指导思想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就研究所在课题研究方面的有利条件进行阐述。
中央教科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志远老师高度评价了课题组服务于基层的精神,并对课题的研究目标、实施方案和研究成果都给予了肯定。
首都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立作了全面细致的发言,认为课题探讨区域性教学状况,出发点脚踏实地,从实处解决了农村的国计民生问题。课题研究面广、可操作性强,符合当代外语教学发展趋势,具有时代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他对课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希望研究成果可以及时得到推广。并对课题下设的十二个子课题分别进行剖析,提出许多具有实践意义的中肯建议。
首都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启明教授指出课题论证有理有据,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子课题涉及范围宽广,宏观和微观相结合,非常完善充实。
中央教科所编审郑桂泉老师对课题及课题组成员也给予了较高评价,同时建议课题的实施阶段可以更加详细、明确。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前副院长胡斐佩结合几十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课题对广大欠发达地区英语教育事业的进步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她说,这次“十一五”课题不是从头做起的,而是在多年实验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她赞扬了研究所和课题组所有成员的创新精神和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并对以后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与会者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在各位专家发言之后,来自基层实验单位的代表纷纷汇报十五期间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课题实验的成果,并对“十一五”课题的具体实践问题与到会的各位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为期半天的会议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在与会人员的配合下、在研究所员工精心的安排下胜利落下帷幕。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会议受益良多,回去之后必将切实落实课题研究,继续深入研究英语课程标准与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并推广这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法,真正发挥教法和教材的实践作用,为中国的英语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与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实验研究》总课题组
2007年3月8日